一
一季度文旅大数据新鲜出炉:全市实现全域旅游人次1704.5万,增长17.9%,居全省第4;接待过夜游客人次819.82万,增长10.43%,居全省第3。绍兴文旅市场迎来“首季红”。去年,绍兴共接待游客69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成绩喜人。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步履不停再出发。近日,绍兴召开全市文商旅促融合工作会议,发布了2024年文商旅促融合创新性工作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着力锻长补短,加快打造文商旅融合“绍兴样板”。
L. Chai 摄二按照部署,2024年,绍兴文旅工作年度目标是:力争实现全域旅游人次7800万,同比增长12%以上;过夜游客人次3200万,同比增长10%以上;旅游总收入5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为此,绍兴将把文商旅促融合作为创新突破性举措,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具体将聚焦“全域旅游人次、过夜游客数量、旅游总收入”3个关键指标,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9大文旅消费热点,实施6个方面共计18条创新举措。其中,发展水上旅游被放到了“头条”位置。
在《2024年文商旅促融合工作方案》中,“推动水上旅游新突破”被放在6方面新举措之首,重点是全市域打造“1+3+X”水上旅游路线。“1”即古城环城河夜游(含内河、外河);“3”即以古城为起点,打造东、西、北三条水上游线(“东线”:迪荡湖—东鉴湖,“西线”:浙东运河文化园—黄酒小镇—柯岩风景区,“北线”:迪荡湖—梅山江—高铁绍兴北站);“X”即各区、县(市)打造1条以上“水上黄金游线”。
同时,开展沿线环境整治和消费场景布局,将浙东运河文化园、黄酒小镇、柯桥古镇、迎恩门风情水街等融入水上旅游路线,推动水上游线“可游可赏可体验”。作为江南水乡,水文化、桥文化是绍兴的独特符号,发展水上旅游,绍兴大有文章可做。“水上游线具有山水城融合、点线面联动的优势,有利于‘串珠成链’,构建全时全季全域旅游格局。”越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和属地,全场景讲好绍兴水乡新故事,构建水上文旅新格局。
三过夜旅游,因为游客逗留时间长,拉动消费作用明显,越来越成为文旅竞争的主要考量。正是在此背景下,“接待过夜游客人次”,成了今年全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的唯一晾晒指标。而相较热门城市,过夜游客偏少,已成为绍兴文旅业发展的一大短板。
数据显示,去年,绍兴接待过夜游客2892万人次,仅占全省的7.6%。“白天可玩,晚上无处可玩”的现实,使“流量”没有变成“留量”。如何破解?“归根结底,融合业态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夜间游览、消费、演艺项目偏少,需要营造更多文商旅融合消费场景。”会上,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话,对存在的症结进行了精准“点穴”。有了清醒认识,更要有果断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今年绍兴将推动文娱演艺新突破、赛事展会新突破、研学旅游新突破,通过抓好文商旅和教育、体育、娱乐等领域的资源整合、业态嵌合,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高洁 摄继“沈园之夜”“鲁镇社戏”之后,“遇见西施—浣纱江夜游”正引来越来越多人“打卡”。该项目以西施为文脉,以文化为载体,以浣纱江及两岸自然景观为舞台,将真人演出与视觉艺术、水景特效、装置艺术融为一体,为市民游客打造了别具一格的夜游新体验。点亮城市夜经济、激发消费新动能,绍兴正全力以赴。
四要让“流量”变“留量”,做好服务同样重要,很多时候,甚至比文旅产品本身更重要。“流量经济,是一种与游客观感紧密关联的经济形态,通俗点说,就是‘用脚投票’。所以有了好的产品,还得有好的服务。
淄博的‘烧烤经济’、哈尔滨的‘冰雪经济’、天水的‘麻辣烫经济’,走的就是一条‘宠客’的亲民路线。”“90后”章怡在古城北入口商圈开有一家主打宋韵文化的“阳明食朴”餐厅,半年来的“烟火人生”,让她对服务之于文旅产业的重要性有了自己的心得,“你想做成网红,菜品要好,环境和服务更要好”。
在这方面,绍兴不是没有反面案例。当天会上,通报的几个事例内容不同,主题却一样:服务缺位,城市丢分。如何避免“小事件”损坏“大形象”?“我们发展文商旅,不是以短期爆款为目标,而是以旅游体验、服务质量为内核,打造经得起市场和时间检验的形象品牌。”根据部署,绍兴将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优化景区间交通组织体系,对提升旅游景区质量、旅行社创强创星创收、住宿餐饮创星创优创收等方面符合政策条款的文旅企业给予奖补支持,深化推进“服务提质、品牌塑造”工程,让游客消费更放心、出行更顺心、旅途更安心。